从剑桥大学寒修营到哥伦比亚大学夏校:线上夏校远比想象中精彩

又到海外名校夏校申请时,这里有一份申请避坑指南请查收♪
2021年1月18日
本期人物:Jaelyn
本科院校:211大学 - 建筑学
夏校选择:哥伦比亚大学 - 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形态:再开发、再利用和生态设计(Sustainability and Urban Form: Redevelopment, Reuse, and Ecological Design)
 
去年参加了哥大线上夏校的Jaelyn,不仅在结课时拿到了班级最高分,后续更在InVisor老师的帮助下获得了授课教授帮写申请推荐信的机会。面对网络上质疑线上夏校“水分高”的言论,她会为我们带来怎样的答案?对于想要申请夏校项目的同学,她又有怎样的看法和建议呢?本期人物志,为大家分享来自Jaelyn的故事。
 

 

「 剑桥寒修营V.S哥大夏校:后者更具挑战性 」

 

与其他专业不同,学建筑学的Jaelyn需要度过5年的本科学习生涯。今年,是她在母校的最后一个年头,如果年底申请顺利,她将会在明年出国继续深造。前阶段,Jaelyn获得了让哥大教授为自己撰写推荐信的机会,这份惊喜毫无疑问将会为她的留学申请竞争力添砖加瓦。
 
谈起这封推荐信的由来,一切竟还得从她参加剑桥大学的冬令营项目说起。“当时这个项目是学校与剑桥大学联合举办的,学生只要参与考试选拔、提交申请,校方最后筛选通过后就可以参加。”
 
参观剑桥天文台 | 图源:Jaelyn
 
冬令营的经历催生了Jaelyn心中的留学萌芽。2020年,她通过InVisor的导师申请上了哥伦比亚大学的线上夏校。“当时就是想提前感受一下国外上课方式,看看自己能不能适应,能不能hold得住。”
 
事实证明,夏校并非像部分网友所说的一般充满‘水分’。
 
“剑桥的交流项目更多的是锻炼你在陌生环境下的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但是哥大夏校的难度完全提升了好几个level,我当时上课其实并不能完全听得懂,真的很难。”Jaelyn分享道,“但对我来说最难的不是口语交流、设计、上课,而是论文。因为之前没有接触过英文学术写作,所以一切都要重头开始学,这个真的蛮有挑战性的。
 
 

「 线上夏校:虽有不便但含金量仍在 」

 
我们一整个学期只专注于深度挖掘一个城市设计方向实操性很强的案例,”谈及课程内容,Jaelyn认为教授给予了他们许多非常宝贵的帮助,“老师把实际中参与这项案例的相关者全都请了一遍,包括住在那个社区的人、宏观层面上的联合国市长署负责这个项目的人,这个项目实际的设计者等等。每个涉及的部门,他都邀请了一个人过来跟我们分享一些实际的经验,我觉得这方面还蛮好的。”
 
深受疫情影响,去年国外各大学纷纷将夏校转为线上授课的模式。在Jaelyn看来,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其实自己都可以接受:“因为我上的是偏理论性的课程,所以我觉得线上还是线下并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其实线上授课也挺好的,会给你更多反应缓冲的时间,当你遇到听不懂的问题可以立刻上网查,反而比线下要稍微方便一些。
 
不过Jaelyn也表示,线上授课确实也有“不友好”的地方。“线上授课容易产生的问题是,班上的同学之间没有面对面的社交行为,因此会比较枯燥。之前参加剑桥冬令营,我们在下了课之后就会跑到街上去吃东西、喝喝酒、看看剧。但如果是线上授课,你没办法和老师、同学建立起很深的连结,在遇到小组讨论、项目合作时,交流起来可能不太方便。像我当时在夏校小组里就遇到了一位50多岁历史学专业的大叔,和他的交流确实很少,但幸好组内有一位正在哥大攻读硕士的中国学姐,她给了我非常多的帮助。”
 
但就自己参加哥大的线上夏校而言,Jaelyn认为“不能实地参与”并没有对课程质量产生太大的影响,“当你在上一个难度比较高的课程的时候,其实线下和线上的差别并不大。老师都会照顾到每一个人,也会和线下授课那样和每个人一对一讨论。”
 
 

「 收获教授推荐信:积极与用心缺一不可 」

在结课展示上,Jaelyn所在的小组拿了全班最高分,正是因为她出色的课堂表现给任课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正因如此,Jaelyn顺利获得了向教授求取推荐信的机会。谈及为何能在结课展示斩获高分,Jaelyn坦言创意和付出是最大的两个原因。
 
首先是创意。我们小组做了一个30页的论文,文章中有涉及建筑学的一些地图,比如说一些场地的分析图,都是我们自己画的。当时(教授)是给了一个样本设计,而我自己又比较擅长画分析图,所以在做presentation 的时候,相比起其他小组都是以文字进行阐述,我们小组的优势就比较大。我们小组除了文字之外还有一定的设计,包括我们的PPT也设计得很好看。其次是全身心的付出。我们小组每个人都把自己的部分完成得很好,在做presentation之前也进行了多次排练,每个人在汇报当天的表现和状态都非常好。所以当我们做完presentation后,听到大家的评论也就知道结果应该挺不错。”
 
合作项目需要团队的共同努力,但Jaelyn认为最终能给教授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得归功于自己精心准备的建模微视频。
 
“我觉得最终打动老师的还是那个(建模)视频。当时我做了一个关于纽约地区的微改造,我把线下场地的原样、纽约片区的模型、改造设计都以视频的形式进行了展示。因为我觉得仅以图片的形式展示也不够直观,所以就做了这么一个地区改造前和改造后的动画对比,这大概也是老师为什么对我印象比较深的原因吧。”
 
基于自己的经历,Jaelyn也建议学弟学妹们,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课上还是课下,都应该与老师多多互动,这对未来向老师求取推荐信能够打下良好的信任基础。“我每天上课都会积极地跟老师进行互动,私下也会给他写邮件问问题,所以老师对我的印象本来就挺不错。”
 
 

「 申请建议:目标是最好的指南针 」

对于打算通过夏校提升软实力背景的同学,Jaelyn表示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毕竟作为一个21世纪的成年人还是要稍微对自己有点要求,没事的时候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这些对我们未来都是很有帮助的。”

而在夏校申请方面,Jaelyn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从选校和选课这个角度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目标。目标感就是你的方向感,目标感要明确,跟专业要尽可能相关,这会对你以后申请学校比较有帮助。我当时也经历过比较迷茫的阶段:面对哥大那么长的选课单子,一下子不知道该选什么课。刚开始还考虑要不要再加上写作、性别研究、平权之类的课程,但现在想想,没有选这些课真的是非常正确的决定。
 
“第一是因为自己的知识并没有达到那个程度,我可能没法表现得像本专业那么好;第二是如果选择那些课程的话,其实会分走很多的时间,我可能就没法集中上这个课程,如果另外再选修一些别的分析课程,有可能会两头都做不好。与其这样,我不如明确一个课程,然后为之全力以赴。
 
而在选课方面,还有一个是要敢于为自己争取机会。我在选课的时候提前给教授写了邮件,告诉他‘我是学建筑学专业的,想要申请城市设计这个面向研究生的夏校课程’并告诉了他我对城市设计有着怎样的了解。后来,我便收到了教授的回复说可以选修。如果我没有去争取的话,我可能也面临着只能选择建筑学入门级课程,而不是能有幸上研究生级别的课程。
 
“除了选校,学术背景也是应该重视的。虽然申请夏校项目的时候,招生团队好像没有像申硕博那般那么在意申请者的本科背景,但也会稍微看看你的本科在校成绩,以及你的英语能力是否过关。其实招生团队也不会特别在意你的分数高低多少,但是有一个底线——你能听懂百分之几的课——这是他在意的。毕竟英语能力是你在国外上课的基础,没有它其余都是空谈。”
 
受疫情影响,2021年大部分院校的夏校课程仍会选择在线上进行。这个夏天,与其宅在家中虚度光阴,不如像Jaelyn一样,在夏校中探索自己更多的精彩。